《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4 11:24:00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长城》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 字形:

隔 砖 旋

⑵ 字义: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情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 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 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 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⑵ 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 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 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国歌):

长城,己被写过了国歌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国歌。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 ……此处隐藏11765个字……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