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

时间:2024-09-24 11:23:51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精选10篇)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精选10篇)

这个主题目的是引领孩子获得不同造型的建筑物、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的经验以及和人们的关系。在动手尝试操作的同时,让幼儿了解它们的演变史,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愿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 篇1

一、主题背景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不仅喜欢观察、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想出种种问题,表现出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探索发现的积极愿望。他们常常会好奇地问:“金茂大厦这么高会碰到天上的云吗?”“汽车为什么不能像地铁那样开得快?”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会发现、关注周围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对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

这个主题目的是引领孩子获得不同造型的建筑物、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的经验以及和人们的关系。在动手尝试操作的同时,让幼儿了解它们的演变史,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愿望。对于幼儿来说,家乡是他们熟悉的,但同时也是陌生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城市及居住地区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满足幼儿对自己家乡的了解需求,设计了本主题的某些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关心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感受城市的变化,对家乡九亭的变化形成较为具体、直观的印象,喜欢自己居住小区,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主题实施时间:

20xx.11、12——20xx.12.7

三、内容与要求:

◆老房子新建筑

1、有兴趣的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

2、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逛街

1、参观各种商店和服务设施,了解人们如何进行交往

2、体会商店和服务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和表现

◆路边新事

1、有了解自己身边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新的信息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为越过越美好的生活而感到高兴

◆畅通的道路

1、关心城市交通道路的变化,体会畅通的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信号和它们的作用,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四、主题环境创设:

墙面环境:教师将各种交通标志分类剪贴在墙面环境中,便于幼儿观察和认识

美术区互动墙:《我家门前一条路》

幼儿将学校周围的医院、小区等以绘画的形式剪贴下来后呈现在墙面中

美术互动墙: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房屋建筑、邮票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在墙面中,教师将上海著名景点图片打印后和孩子们的作品融合在一起,组建成一幅美丽的城市画面

纸艺活动照片:

卷纸:可爱的房子

编纸:高楼大厦

剪纸:大轮船

五、家园共育:

1、和孩子一起逛逛上海著名景点和各条马路。

2、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新设施,以及各种交通工具。

3、家长帮助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城市的新房子和老房子的照片或图片。

4、带领幼儿参观超市、百货商店等,帮助幼儿了解货物的摆放及购买方式的不同。

5、带孩子外出观察各类建筑,桥梁。

6、收集各类汽车及有关的交通标志。

7、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造型的建筑物,如高层、多层建筑以及老房子,并利用多种机会带领孩子认识上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六、实施方案:

活动一:

计算:练习单双数、相邻数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复习单双数、相邻数;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0”的数卡若干,儿歌

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

活动过程:

(一)接龙:每个幼儿分别带上数字胸卡,围成圆圈,拍手唱游戏歌。第一乐句由老师任选两名带数字胸卡的幼儿(一个找单数,一个找双数)在圆圈里面一边唱一边拍手,第二乐句由这两名幼儿分别邀请一名同伴接在自己后面唱(单数的找单数朋友,双数的找双数朋友,如7可以找54可以找8)游戏反复进行,队伍越结越长,排成长龙。

(二)扮花叶:每个幼儿分别戴上数字胸卡,围成圆圈拍手。第一乐句由老师任选两名带数字胸卡的幼儿(如2

47)一边唱一边拍手第二乐句由戴某数相邻数胸卡的两名边唱边拍手跑跳上前。两位“相邻数”的幼儿再轮流念儿歌,“小的树”先说“大的数”后说,如“44我来了我是3我是5”说对后三个幼儿模拟双叶托花状“定格”:某数扮花,相邻数扮叶子。游戏重复进行。

活动二

美术:美丽的小区

内容与要求:

1、把已经学过的高楼、草地、健身区组合成一幅画面,复习直线和曲线。

2、懂得小区是我家,小区干净靠大家的道理,学清洁、讲文明的小居民。

活动准备:

范例一副;幼儿蜡笔、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后提问:

1、画面上有什么?你喜欢这个小区吗?为什么?

2、老师小结:画面上有:高楼、健身区(幼儿在草地上拍球、跳绳)

二、幼儿作画

老师提要求:

1、画面内容虽多,但是想好后下笔合理布局。

2、学会把老师教过的内容组合成恰当的画面。(重点:直线、曲线的复习)

幼儿作画

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学会想好内容后再下笔,而且房子、健身区、草地布局合理,松紧有致。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 篇2

本报讯全省高三、初三学生率先返校后,4月20日,全省初二、高二学生也正式回归校园。记者从合肥市多所初高中了解到,随着返校年级、学生数量的增加,多所初高中已经恢复自然班上课,但保证每个班级不超过50人。市教育局表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功能教室组建临时教学班,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拉大座位间距,努力消化大班额教学,严禁超大班额教学。

【返校】

合肥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

继续采取错峰入学,各班级每天两次消毒

上午7点左右,在合肥市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门口,学生们间隔一米有序排队测体温后进入校园。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校初二年级有596人,学校初三年级已经于4月13日正式开学,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多,学校继续采取错峰入学的方式,确保入校不聚集。“学校安排初三年级7:30之前进入校园,初二年级是在7:30到7:55之间进入校园,避免人员在校门 ……此处隐藏5895个字……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③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成相应变化。

三.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商鞅变法中就有许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对商业征收重税。

2.发展汉代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对商人征收重税,私营工商业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些许的松动,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3.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深化拓展】

1.想一想:“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原因是什么?

提示: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发展商业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2.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提示:“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说儿歌、讨论和叙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并了解“绿化”的含义。

3、尝试用绘画和粘贴的方式表现“绿化”场地,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从上下载一些关于绿化的图片,如: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室内绿化、植树活动、盆栽等等。

2、儿歌《绿化城市》。

3、图画纸、皱纹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绿化图片,请幼儿观赏,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2、出示《绿化城市》儿歌,与幼儿一起说儿歌:

小种子,种下来,

花草树木长出来,

红的花,绿的草,

城市变得多可爱。

3、向幼儿提问:

(1)“绿化”是什么意思?

(2)你的家或幼儿园附近,栽种植物了吗?

(3)你喜欢绿化的城市吗?为什么?

老师可向幼儿解释“绿化”是指在公共场所或个人居住地栽种花草树木,使环境变得更美。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曾经去过或者见到过的“绿化”的地方,进行简单描述,如:是什么地方,种有什么样的植物。

5、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图画纸,请他们把自己描述的地方画下来,然后用彩色皱纹纸搓成小纸团,粘贴在自己喜欢的地方作为装饰。

6、活动。

(1)能围绕“绿化”进行讨论。

(2)能跟读儿歌《绿化城市》。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 篇10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以及野猫热心、自以为是的性格特征。

2.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正确认识野猫眼中的城市与现实中的城市的差异。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野猫的城市》。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把握野猫的形象特点。

2.活动难点:认识潜置于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构思倾向。

3.指导要点:通过倾听、讨论、反驳的方式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正确认识我们的城市。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吗?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呢?有一只野猫来到了城市,你知道他是怎样看城市的吗?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名叫《野猫的城市》。

2.初步感知、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讲至"森林里的动物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的主要内容。

(2)提问:故事里有谁?野猫告诉小动物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3.进一步理解故事教师边出示教学挂图边再次讲述故事至"森林里的动物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

(1)野猫说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城市里有斑马线、城市地图、抽水马桶)

(2)为什么斑马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野猫让斑马躺在草地上,带领所有的动物从斑马的身上走了过去,学着城市人走斑马线。)

(3)为什么花奶牛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野猫在花牛的身上画地图)

(4)为什么小鼯鼠说"看来城市是个没羞的地方"?(野猫把河马的嘴巴当成抽水马桶。)

(5)森林里的小动物喜欢野猫的城市吗?为什么?

小结:小动物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因为它们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没羞的地方。

3.引导幼儿了解、分析野猫这个形象的性格特点。

(1)野猫可得意了,你从哪里看出的?(野猫摇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皱着眉头,拍着脑袋说。最好要求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2)你是从哪里看出小猫的热心?(把自己认识的城市比划着介绍给大家)

(3)小朋友,你喜欢野猫吗?为什么?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4.讨论,启发幼儿想像如何满足森林里小动物的愿望。

(1)教师讲述故事的最后两段。

(2)讨论:野猫说的城市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引导幼儿用反驳的方法纠正野猫说的城市)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引导幼儿大胆地讲述,介绍城市里的各种设施)

5.配乐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提问:为什么野猫把斑马、奶牛、河马来作示范介绍呢?如果你是野猫,你又会把什么动物来作示范介绍城市呢?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故事主要情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六、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围绕《野猫的城市》进行谈话活动,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城市。

2.举办"我们的城市"图片展,让幼儿观察图片,并了解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城市特征,加深对城市的全面认识。

3.可由教师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城市,也可由家长配合完成。要求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归纳城市的特点,总结城市的优越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们的城市》(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